在自然界裡,茶樹以茶籽落地發芽生根來「有性繁殖」子代茶樹。

然後,因為人類發現茶樹上的茶葉可以用以製茶泡茶來喝,而某些茶樹的茶葉製作的茶特別好喝。

因此,「品種」的想法發生了。

為了確保這些做起茶來好喝的茶樹可以品質延續下去,人類以枝條發芽生根的「無性繁殖」方式,來保留並且廣植具品質優勢的茶樹「品種」。

一、茶樹繁衍的方法,有「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種。

大自然裡,茶樹依靠開花授粉來結成茶籽,當茶籽成熟後落地生根,就會繁衍出新一代 茶樹,這樣的繁衍方式稱為「有性繁殖」。

不過,有性繁殖的子代茶樹會與親本茶樹在某些特徵表現上產生變異差異,而這可能會造成親本茶樹的優勢無法維持。所謂的優勢是指,特殊風味的維持、穩定的製茶品質、足夠強度的環境適應力、豐盛的產量,或者是抗旱、抗病蟲害的生存能力較佳…等。

因此,為了維持延續品種茶樹的優點,人為的「無性繁殖」茶樹繁衍方法因應而生。在台灣,最常見的茶樹無性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法」與「壓條法」兩種。這兩種無性繁殖方法都是在特定時節,運用親本茶樹的枝條來繁殖新樹苗。

有了無性繁殖的方法,茶樹品種便得以確立並擴散廣植。我們所熟悉的台灣各地特色茶也大多都各自強調以不同的特定茶樹品種所採製而成,以維持品質、價值與價格。而這些特定的茶樹品種們,正是以茶樹枝條來進行扦插或壓條式的無性繁殖方法所繁衍出來的品種茶樹。

 

二、台灣的茶樹品種來源大致有四。

一、官方培育。

早在日治時期,台灣便已開始了新品種茶樹的培育計畫。當時以「青心烏龍」、「青心大冇」、「大葉烏龍」與「硬枝紅心」這四個品種茶樹作為培育新茶種的基礎基因,時稱「四大名種」。

截至2018年為止,台灣官方「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一共對外發表了23款茶樹品種,並依發表的先後順序來編號命名,為台茶1、2、3…與23號。

這些台灣官方所發表的茶樹品種裡,有些茶樹品種同時受到茶農與消費者的喜愛,因此,大面積種植與製茶,例如「台茶8號」、「台茶12號/金萱」、「台茶13號/翠玉」與「台茶18號/紅玉」。

 

二、外地引進。

台灣的飲食習慣最早是由明清時期的中國移民帶進島內的,因此,島外移民自中國內陸攜帶茶苗或茶籽來到台灣種植並製成茶葉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所熟悉的「鐵觀音」與「青心烏龍」就是清朝時期自中國引進的茶樹種,進而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經典茶種。

以「鐵觀音」茶樹摘製的鐵觀音茶才能夠稱為「正欉鐵觀音」。而「文山包種」、「凍頂烏龍」與「高山烏龍」就必須以「青心烏龍」茶樹來製作,風味品質才純正優良。

此外,日治時期的台灣還自印度阿薩姆省引進大葉種茶樹種籽,經過數十年的單株選育工作後才誕生出「台茶8號」的茶樹品種。 

 
三、野生茶樹。

西元1717年諸羅縣誌裡所描述的「水沙連內山茶甚夥…」應是關於台灣野生茶樹最早的文字記載。當時野生茶樹是在台灣中南部山區(即,現在的南投山區一帶)被原住民發現。

近年來,台灣的植物學家將台灣野生茶樹區分成新的物種,並將其科學名稱定為「台灣山茶(Camellia formosensis)」。

 
四、自然繁衍。

自然界裡,茶樹以茶籽來繁殖子代茶樹。

以茶籽而生的小茶樹稱為「實生苗」,實生苗茶樹成熟後,採摘所製成的茶葉,通稱為「蒔茶」。

在台灣有一個知名度高的茶樹品種就是在茶園裡自然有性繁衍而被確保下來的地方茶種「四季春」。數十年前,在木柵茶園的田埂邊長出一棵與茶園內種植的茶樹外觀略有不同的新茶樹被茶農發現,後來茶園的主人發現新茶樹的生命力強、茶芽萌發的速度快且每次的產量都有如春茶一樣旺盛(一般而言,春茶是一年之中產量最多的季節),再加上製成茶葉風味佳品質好,因此,後來被茶農以人為無性繁殖的扦插方式確保下來品種優勢,並命名為「四季春」。

 

➜點這裡,閱讀更多與「茶知識」相關的文章

 

我們相信,美好生活可以簡單的從一杯茶開始

七三茶堂 7tea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