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茶館裡,時常有客人問:「泡茶時的第一泡茶,到底能不能喝?」。我想,這應該是許多人心中的共同疑問。
心中有相同疑問的人,大多都是擔心「茶葉裡的農藥殘留」的問題。他們擔心,泡出來的茶裡頭,可能會有農藥溶解其中。因此,喝到了茶的同時,也喝進了農藥。
實際運作上,台灣茶樹的法定病蟲害用藥大約有100多種以上,而這些藥劑之中,絕大部分都是屬於「脂溶性」且為「非系統性」農藥。
所謂的「脂溶性」意思是不溶於水,相對的詞為「水溶性」。
而所謂的「非系統性」意思是農藥於植物外部施灑,經過一段時間後農藥會自然揮發於空氣之中,而逐漸失去了防禦病蟲害效用的農藥。
「非系統性」農藥的對應詞為「系統性」農藥。「系統性」農藥則是由植物吸收至體內,通常經由木質部向上、向外移動,造成農藥效力的增加。
↑上圖為薑農正為薑田施灑農藥。
在栽種於廣大且開放空間的茶樹,病蟲害防治使用選擇「脂溶性」農藥的理由其實很簡單。
因為若是使用「水溶性」農藥,晴天還好,一旦遇到下雨天,農藥就會被雨水沖刷殆盡,那麼施灑農藥的目的與效果將會大大減損而白做工。
而,「非系統性」農藥是施灑於茶樹表面,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揮發不見,並非直接吸收於茶樹體內。既然,茶葉使用藥劑之中,絕大部分為「脂溶性」且為「非系統性」農藥。
因此,為了確保病蟲害防治的效率與效果,農藥廠商會添加「展著劑」與「介面活性劑」,讓該農藥一開始溶能於水,但噴灑之後,展著劑與介面活性劑會率先失效,讓原本不溶於水的「脂溶性」農藥能順利的沾附於茶葉葉面上,不會因下雨而喪失防治病蟲害的效果。
因此,只要茶園管理得當,那麼,即使是實行「慣行農法」的茶園,採摘茶葉欲製茶時,農藥均可能已揮發殆盡,仍然能生產出檢驗結果為N.D.(無農藥殘留)的安心好茶。
即使,後來採摘製作的茶被檢驗出在台灣法令規範下的合法容許值的微量農藥殘留。那麼,殘留下來的農藥也將因為屬於「脂溶性」農藥而不會因熱水泡茶而被浸泡溶解出來於茶湯之中。
此外,據知目前台灣仍有四款用於施灑於茶樹的農藥會微溶於水,但是,若依照我們平常喝茶的濃度1:100的泡茶比例情況下,甚至是稍稍提高泡茶的濃度,應該還是會極難在茶湯中測得農藥的存在。
因此,「泡茶時的第一泡茶,到底能不能喝?」
結論是,「第一泡茶,能喝、好喝,請安心喝!」。
我們相信,美好生活可以簡單的從一杯茶開始
七三茶堂 7teahouse
抬頭:七三茶堂股份有限公司丨統編:54154207
地址:台灣新北市板橋區民權路260巷1弄28號
電話:02-8275-1373丨電郵:contact@7teahouse.com
COPYRIGHT ©2009-2024 7teahous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