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綠茶」是最古老的茶類,目前考古證據可以找到最古老的、有實體的茶是漢景帝陵墓裡的茶,這種皇帝喝的茶就是綠茶,全部只採自珍貴的芽尖。綠茶也是世界上飲用第二高的茶類,僅次於紅茶。綠茶最特別的是保留大量的兒茶素,對健康具有很多的效果,對於養顏美容、常保青春、提供保護力各方面也最被推崇。
綠茶是一種零發酵茶,也就是完全不經發酵的製程,讓兒茶素可以完整保留下來。相對於其他茶類,綠茶保有最豐沛的健康兒茶素(茶多酚),茶感清新鮮爽,適合在飯後、夏季裡飲用。
綠茶的茶湯顏色為黃綠色、碧綠色;香氣有蔬菜香、濕草香、綠豆香、海苔香...等綠色植物的草本香調;茶葉保持茶葉原本的青翠原色。
台灣地理得天獨厚,位於世界茶葉帶的中心,可以產製各種茶類,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都可以做,雖然高山茶區產製最多的烏龍茶,但是綠茶也有很多種值得推薦,那麼台灣四大綠茶到底有那些呢?
台灣綠茶很多人首先會想到「三峽碧螺春」。因為台灣光復後,原本製作紅茶、包種茶的三峽茶區,因為由華中華北移入的軍人有喝綠茶的需求,因此,三峽茶區改製起綠茶。起初它被取名為「海山綠茶」,隨後因為茶葉形態與高揚的香氣像極了中國經典綠茶「碧螺春」,因此改名為「三峽碧螺春」。
許多高山茶區春冬製作高山烏龍茶,在夏秋會製作高山綠茶。夏秋的茶葉兒茶素含量較高,特別適合做綠茶。加上日夜溫差大,造就高山茶葉醞釀豐沛的果膠質與茶葉胺基酸。
茉莉香片是台灣上百年的製法,將茉莉花運用在茶葉薰香,又叫窨,(讀音一ㄣˋ有深藏之意)。用天然薰香的花茶味綠茶提香,風味自然,讓人自在安心。台灣的種植環境溫溼度適宜,茉莉花生長良好,加入茉莉花薰製成的茶葉,清香四溢、品質優良。在清末一度減少茶葉輸入中國時,臺灣的「香片茶」仍然受到海外市場的喜愛,繼續對外出口。現代,台灣茉莉花主要種植在彰化花壇,手工窨製茉莉花茶也以花壇為大宗。
台灣的平原丘陵茶區如桃竹苗一帶,長期生產炒菁綠茶。所謂炒菁綠茶是用直火的鍋炒加熱茶葉,避免茶葉發酵,製成綠茶。雖然同為綠茶,但是跟日本的蒸菁綠茶有著截然不同的香氣,蒸菁綠茶是用蒸氣的方式停止茶的發酵,所以日式蒸菁綠茶色艷顯目,但是台式炒菁綠茶的特色就是風味濃郁。
綠茶的兒茶素含量豐富,兒茶素會因為水溫過高而快速大量釋出。因此,沖泡綠茶需「降溫泡」,避免茶湯過萃,過於澀苦(這也是為什麼泡日本煎茶,多數建議以85℃泡茶)。因此,綠茶有些沖泡要點需要注意:
綠茶冷泡可以充分減低苦澀味,享受綠茶特有的青草、綠豆、海苔香氣與甘甜。建議投葉量比例:以約 1g:100ml的比例製作冷泡茶。製作步驟:
留點 空間,更 有空間
Leaf Space for More Space
七三茶堂7tea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