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碧螺春茶名源自中國大陸。由於同屬高香、條索翠綠,台灣三峽產製綠茶,稱為「三峽碧螺春」。
「碧螺春」一詞,起源為中國大陸的綠茶,屬於中國十大茗茶之一。由於茶葉外觀條索緊結、捲曲成螺,茶芽白毫密被,銀綠隱翠,色鮮香濃「嚇煞人香」,吸引康熙皇帝取名為「碧螺春」。
台灣三峽茶區產製綠茶,由於茶葉外觀同為緊結條索狀、茶色翠綠,且茶芽佈有白毫、香氣亦鮮爽高揚,因此,以「三峽碧螺春」為名,做為地方特色茶進行推廣。
三峽位於台北盆地西南方,新北市的最南端。海拔高度在100~1,600公尺之間,自東南向西北傾斜,除了三峽河及大漢溪沿岸、橫溪小部分沖積平原之外,其餘全為丘陵山地,占全區面積90%,東南聳立中央山脈山系,西邊與鳶山為鄰。大漢溪發源於雪山山脈的大霸尖山;三峽溪(原名三角湧溪),別稱大豹溪,發源於熊空山及北插天山;橫溪則源頭獅頭山及竹坑山。
自1860年英法聯軍,清廷簽定天津條約後,正式打開國門,台灣開放滬尾(淡水)、雞籠(基隆)、台南(安平)、旗後(打狗,即高雄)等四港為通商口岸。自此,英德法各國洋行買辦穿梭其中,淡水河上游的樟腦與茶葉順流運送、貿易出口,帶動了下游艋舺(大稻埕)的極盛發展。其後至日治時期1920年(大正9年),將舊地名「三角湧」更名為「台北州海山郡三峽庄」,於是「三峽」地名沿用至今。
三峽茶區的特有茶樹品種「青心柑仔」由何而來?詢問在地耆老與文史工作者都無從得知,也沒有任何文字記錄可以查詢。至今,由來不詳的神祕「青心柑仔」茶樹仍僅種植於台灣三峽茶區,其餘茶區沒有都發現「青心柑仔」的茶樹身影。此外,直至近年,三峽茶區開始種植「金萱(台茶12號)」茶樹。因此,筆者擔憂原本屬於「台灣十大經典茗茶」的「三峽碧螺春」特色綠豆香,將來會不會越來越難尋?
此外,三峽茶區也是台灣僅有「見芽就採」的茶區。製作茶類的部分,三峽茶區早期以包種茶、烏龍茶的生產銷售為主,日治中期設廠大量產製紅茶外銷,光復後改以產製綠茶為主至今,生產的綠茶也自「三峽海山綠茶」更名為「三峽碧螺春」。
同屬於高香型、炒菁綠茶,中國碧螺春與台灣三峽碧螺春均具備「茶色鮮艷、茶香鮮濃、茶味鮮醇」的色香味三鮮。最佳品飲賞味的關鍵字就是「新鮮」,趁新鮮喝最甘醇美味。
相異之處主要為:一、茶葉外觀。中國碧螺春,一芽一葉採摘,捲曲成螺並剔除多餘茶葉,滿披白毫。三峽碧螺春,一心一葉~二葉採摘,捲曲條索,略佈白毫。二、產地與茶品種。中國碧螺春產於江蘇省太湖東西洞庭山,分有大小葉種。台灣三峽碧螺春產於新北市三峽茶區,並以在地小葉種茶樹「青心柑種」採摘製作為主。
傳統製作上品的綠茶最佳季節要求「正春」,也就是「清明」至「穀雨」兩個節氣之中摘製的當季綠茶,堪稱上等。「正春」綠茶,香氣清揚、甘醇鮮活、澀苦味孱,沁人心脾。
此外,冬季也是製作上品綠茶的最佳季節之一。理由相同,冬季製作的綠茶澀苦滋味弱,滑順生津、甘醇鮮活。因此,春冬兩季是製作上品碧螺春的最佳季節。
以「青心柑種」樹種所摘製的「三峽碧螺春」,香氣表現上具備辨識度,如:綠豆仁、牧草、甘草、海苔、甘蔗、糖炒栗子...等【草本調】香氣,其中以「綠豆仁」香氣最突顯,令人印象深刻、具備特色。滋味口感上,「三峽碧螺春」具備【鮮爽感】的茶體感受,甘醇質厚、收斂生津。
此外,依據數年的品飲經驗,筆者認為相較於中國與日本的綠茶,「三峽碧螺春」是相對屬於味濃、耐泡,也是稍耐高溫的綠茶。
碧螺春屬於「綠茶類」茶葉,該類茶葉都有共同沖泡的要點:一、避免沸騰高溫的熱水。二、適宜冷泡、冷萃。
熱泡「三峽碧螺春」:
建議投葉量比例:馬克杯 1g:100ml/功夫壺:1g:25ml;建議沖泡水溫:85~95℃;注水力道:中、細力道;適宜茶具:瓷器(蓋杯、茶壺)〉陶器〉玻璃(按優異順序排列)。
冷泡「三峽碧螺春」:
建議投葉量比例:以約 1g:130ml的比例製作冷泡茶。製作步驟:Step 1:400ml冷泡茶瓶內置放3g茶葉;Step 2:倒入常溫冷水至滿,蓋上瓶蓋;Step 3:置於冰箱冷藏4~8小時,即可享用。了解更多關於冷泡的問題與解答。
您可根據以上建議之沖泡方法進行第一次沖泡,再依個人喜好的濃度,進行適度微調。
留點 空間,更 有空間
Leaf Space for More Space
七三茶堂7teahouse